2008年5月16日

茅盾故居-后圆恩寺胡同13号



后圆恩寺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


胡同13号是茅盾先生的故居,是他1974年以后居住的地方,故居大门是很普通的如意门,是北京城最普通的院子,现在这里是茅盾纪念馆。


image



提起茅盾,我们都想到他的著名小说《子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茅盾写下的《风景谈》和《白杨礼赞》,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精神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交通: 从交通口路口向南约60米,路西后圆恩寺胡同(路口有茅盾故居的指路牌),进胡同约二百米路北。乘公交车104、108、113、107、803、815至交道口站下车。

2008年5月15日

Give your help hand, warm the heart of the people who are in the big trouble, support them to gain the courage of life, and rebuild the bright futur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2008年5月4日

You raise me up-secret garden

you raise me up MV 下载链接

    本视频是神秘园(Secret Garden)由布来恩·肯尼迪(Brian Kennedy)和翠茜·坎柏奈勋(Tracy Campbell-Nation)担纲演唱《你鼓舞了我》(You Raise Me Up)的首场演出。                 

                         ">'>MV
歌曲故事:
   《你鼓舞了我》原是题为“沉默的故事”(Silent Story)的器乐演奏片断。旋律源自英国律师、作家、词人、电台主持人佛德里克·韦舍里(Frederick Edward Weatherly)在1910年所作的爱尔兰传统歌曲《丹尼男孩》(Danny Boy),与北爱尔兰国歌相似。由在挪威音乐界享有盛誉,曾为不同的音乐家担任作曲、监制并身兼键盘师、神秘园两位主要成员之一的罗尔夫·拉夫兰 (Rolf Lovland)作曲。当罗尔夫阅读了爱尔兰作家兼词人布兰登·格瑞翰(Brendan Graham)所著的畅销小说《最白的花》(The Whitest Flower)后,颇受感动,力邀布兰登为曲子填词。2001年神秘园发行《红月亮》(Once in a Red Moon)专辑中,由爱尔兰歌手、《大河之舞》(Riverdance)的主唱布来恩·肯尼迪(Brian Kennedy)担纲演唱,并在爱尔兰和挪威热销。此歌曾在纽约市纪念911的仪式上为彰显消防员英勇救人的事迹而唱响,其时,这个专辑尚未在美国发行。随后,各家电台、电视台不断播放此歌长达一年之久。2002年神秘园到亚洲巡回演出,布莱恩因病未能同行,由挪威歌手坚·丹尼尔森(Jan Werner Danielsen)演唱此歌,但录音从未发行。亚洲之行让神秘园的成员们大为惊讶是:这首歌已经传遍了中国大江南北。2003年著名作曲家戴维·福斯特(David Foster)在聆听了这张专辑后,决定由人气甚旺的美国青年歌手乔什·格罗本(Josh Groban)演唱录制这首歌,这个版本的发行,使歌曲位居排行榜首达六个星期,声名大振。2005年,歌曲载誉归乡。爱尔兰籍歌手组合西城男孩(Westlife)真情演绎了这首歌曲,不但成为录制这首歌的第一百位艺术家,而且真正让这首歌传遍了世界。除了英文外,还有瑞典文和日文版,最新的是美声绅士(Il Divo)的西班牙文版。而埋首著书写作的首位演唱歌手布来恩在沉默了四年后,应邀在爱尔兰著名球星乔治·比斯特(George Best)的葬礼上演唱了这首歌,随后重新出版了单曲光碟,在爱尔兰和英国好评如潮。而布莱恩被推举为2006年爱尔兰参加欧洲歌曲大奖赛(Eurovision Song Contest)的参赛歌手,此歌亦成为参赛预选歌曲之一。

       

2008年4月27日

北京五大镇物(一)——燕墩

     明清时,北京城出现了五大镇物,当时按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设置了五个镇物,用来震慑妖魔,以确保京城安全。东方属木,镇物是广渠门外神木厂的金丝楠木;西方属金,镇物是觉生寺(大钟寺)的大钟;南方属火,镇物是永定门的燕墩;北方属水,镇物是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中央属土,镇物是景山,景山聚土为镇山。

     今天先来介绍燕墩。燕墩又称“烟墩”,位于崇文区西南部,永定门外铁路南侧,是一座砖台,其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燕墩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位置在大都丽正门外。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

          燕墩
     燕墩是一座下广上狭、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台底各边长14.87米,台面长13.9米,台底至台面高约9米。台顶四周原有高约1米的女墙,现已毁没。墩台西北角有石门两扇,入门后拾阶可登,历45级,通达台顶。台顶正中是一座正方形石坛,坛上立方石碑一座,高约8米。碑下部为束腰须弥座,台座四周各雕花纹五层,分别为云、龙、菩提珠、菩提叶等图案,束腰部分用高浮雕持法精雕出24尊水神像,均袒胸裸足跌座于海水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出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
           燕墩1

     碑上部覆盖四角攒尖顶方形碑盖,四脊各雕出一龙,龙身作波曲奔腾状,龙昂首上扬,似欲飞奔夺宝顶。碑体南、北面分别镌刻乾隆十八年(1753年),汉、满文字对照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皆出自乾隆手笔。它以益誉的文笔,磅礴的气势,赞美了北京险要的地理形势、国泰民安的情景,溢满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内容。燕墩碑文是记述北京幽燕之地的徽记,堪称为北京的史记篇。

             燕墩2

2008年4月26日

Yong Ding Men 永定门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的中央城门,从永定门到钟楼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作为北京中轴线南端起点的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七门中最大、最重要的城门。

     永定门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大修改建城楼。1957年永定门城楼被彻底拆除。

永定门全景2-1

     永定门重建工作在2004年3月10日正式开始,“原汁原味”是永定门修缮的原则。文物专家以1937年的永定门城楼实测图为基础进行了复建设计:从非洲购置了12根铁力木,加工成12米高、重4吨的“金柱”;两段百米长的明末御道重见天日;百余块清代旧城砖物尽其用。

永定门全景1-1

     2004年9月,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永定门城楼重新屹立在中轴线的南端。

永定门1

             老照片2

     图为1956年拍摄的永定门城楼南侧面。楼檐间匾额“永定门”三离清晰可见

     永定门3

       老照片5

            老照片4

               永定门2

        永定门5

                 彤云辉映下的北京永定门城楼显得格外庄严、美丽